以诚信为话题的初一作文600字

作文网 2023-08-11 17:45:42 阅读 85

以诚信为话题的初一作文600字

【#初中作文# 导语】作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以诚信话题的初一作文600字》是中小学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1.以诚信为话题的初一作文600字 篇一

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可见钱的重要。但在现实社会中,除了钱以外,还有一样东西也不能缺少,那就是“诚信”。

我找到几句古代伟人所说的名言。孔子曾经说过:“民无信无以立。”还有,韩非子也曾说过:“巧诈不如拙诚。”我就可以从这些名言中看出诚与信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

在现在的社会中,没有诚信的表现是处处可见。比如毒大米拉、黑心月饼拉、瘦肉精猪肉拉、吊白块粉丝拉、硫磺熏馒头拉、矿物油瓜子拉、阴沟回收油以及工业酒精勾兑酒拉、甲醛浸泡的水产品拉、农药含量严重超标的蔬菜等等“进口”的食品让我们心惊胆战。虽然"放心菜","放心肉"等等招牌立地高高的,但确实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无法相信、放心。这,也许就是当今社会里诚信的缺失,使得世风日下。

缺什么都不能缺少诚信,因为良好诚信是朋友之间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是商人与消费者之间公正交易的标尺;是当今社会经济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如果缺少了诚信的话,别人就会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你。然后久而久之的,你就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狼来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就是一个的例子。因为小男孩的顽皮,导致最终狼来了之后,没有人肯听信小男孩的话。

诚信是金,但比金钱更值钱;诚信是宝,但比任何一件宝物都珍贵。有时诚信只是一句话,但比得过千言万语。

2.以诚信为话题的初一作文600字 篇二

诚是为人之本,信是主身之道,人无信寸步难行。

阳春三月的家乡,草长莺飞,柳绿花红,正是去爬山的好时机。

一个星期五放学后,我和几个好朋友相约周日去爬山,约定的时间是周日早上7点30分。先在小红家聚集,争取8点以前出发。

星期天早上,还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阵闹铃声吵醒,我一骨碌坐起来,准备穿衣服。突然我听到窗外“滴……答……滴……答……”的声音,推开窗户一看,原来是昨晚下了一场雨,屋檐,窗户挡雨板都还在滴着雨水。“哎!昨晚下了雨,山路一定会泥泞不好走,再说,这春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或许等会儿又下雨了呢!”算了,不去爬山了,再睡会儿吧。我翻身上 床,想再睡一会儿。

平日里一盖上被子就睡着的我,这次却怎么也睡不着。因为我不敢肯定同学们也会和我一起失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小静,小凡,小洋她们早早就到了。因为我还没去,小红不时的在她家门口张望。嘴里还不停地安慰同学:“咱不急,出发的时间不是还没到吗,小佳一直是一个守信的人,她不会失约的。再等她一会儿吧。”小静似乎在说;“人无信用便会举步难行,小佳今天如果失约了,就不是我们的好朋友,以后咱有活动也不用再约她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的耳边涌起越来越多的声音,都是同学们在责备我没去赴约,那些话说得我面红耳赤。我再也躺不住了,一个劲头挺坐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毕,喝了几口粥便骑上自行车往小红家飞驰而去……

诚信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要求,谁愿意做一个别人不信任的人呢?诚信是人的另一张脸,谁愿意让自己的脸变丑呢?所以,我选择了——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3.以诚信为话题的初一作文600字 篇三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吧!确实,我们中华民族经过了5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大国。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宽容、谦让、廉洁、诚实、守信……可在我眼中,我认为廉洁诚信是为人之本,应该是每人该做的。“诚”是诚实,“信”是守信。大家肯定会说:“要做到诚实守信,这还不容易?”其实,往往你认为容易做到的事越难做到,难道不是吗?

说到就要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诚信,有句名言说的好:“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伟人,但人人都能做个‘有信用’的人。一个诚信的人才能拥有朋友和快乐。”不错,只要你播撒下诚信的种子,就会收获无价的友谊。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诚实、不失信于他人呢?我觉得第一应该是答应别人就要及时给人回音,哪怕这事没办成,朋友就不会埋怨你,也能理解你了。第二凡事不能张嘴就说我能,说:“这事包在我身上!”这样的人太过于豪爽,豪爽的人有事会吃苦头。第三个好办法是:用备忘录把重要的事和该办的事记下来,时常翻翻,就可以避免因事忘而失信于人。有了这三点,我们还有什么做不成的呢?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曾子杀猪”这个故事吧!故事是这样的: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着要跟着去,妈妈骗孩子说:“你先回去,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吧。”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孩子们吃,妻子急忙阻止他。“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孩子们吃吗?我是哄哄孩子的。”曾子说:“我们怎么可以说谎话呢?”于是,他们就杀了那头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真的很可贵,它可能是一个人最在的财富。为了哄孩子,曾子的妻子竟去骗孩子,如果连大人长辈都不守信,那孩子就会跟着学坏。而曾子却是一个守信的人,他为孩子们做了好榜样。“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好的品行犹如一缕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好的品行如一笔“储蓄”,它会源源不断地为你带来“利息”。

是啊!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我们都希望对方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有谁愿意和一个言行不一的人交往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以诚信为话题的初一作文600字 篇四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轨迹,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五千年的风霜雨雪没有将龙的传人的那些优良传统埋没,而是历久弥新,薪尽火传,古人推崇诚信者,今人厚爱诚信者,历史选择诚信者。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在儒家看来,行仁施义的先决条件为内心的向善,所谓勤心诚意者也。心中信守诚信,方能宁静安心,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义者亦应以诚信为本。义之所存,诚信存之也,读《大学》《中庸》,一字以蔽之,诚也,诚包罗万象,诚信是它的具体体现。

在滚滚而来,浩荡而去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诚信者比比皆是,荆轲于“风萧萧兮易水寒”中作别太子丹,壮士一去,只为报知遇之恩,虽蹈死地亦无怨无悔。伍子胥逃离楚国,得吴王重用,答应替他报仇,从此伍子胥尽心辅佐,纵然之后受猜忌可仍然不改忠心。陶朱公荡舟西湖之上,得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秘诀便是诚信经商,后世徽商,晋商皆履行了这一原则,才有了商行的繁荣昌盛。

诚信在心,将诚信发挥在经商致富中,可以家财万贯;将诚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后世传颂;将诚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内,则可万民归心,顺天地阴阳、法四季轮回,运之则五岳震荡,百川奔涌,诸侯朝服,天下匡正。屈原被发行呤泽畔时,叹“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愤恨那些“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他忠君恋阙,心系国家,屈子一跃,一河碧水为之激荡,千载令名不朽。刘邦入守关中,之所以可以深得民心,在于履行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刘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之碍,与邻国交好,于内则治民,诚信于民,是以三分天下;李世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对百姓有诚信,天下人拥他,他便要对万千黎民百姓谋福祉,是以创造了“贞观之治”凡此种种,皆言诚信为人立身之本,天道酬诚信。

因此,传承民族的美好品质,将诚信贯穿在身心中,用诚信指导我们为人处事,则人生得以绚烂,事业得以辉煌!

谨记,天道酬诚信,诚信伴我一路前行。

5.以诚信为话题的初一作文600字 篇五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可是近几年,一些污七八糟的东西不断传入我国,社会风气受到严重影响。现在的情况是,如果要是说谁诚实,不再是褒扬的话,而是讽刺他傻,死板不灵活,不适应社会潮流。这种社会风气也在严重地侵蚀着小学生纯净的心灵。好象人只有圆好象人只有圆滑、自私,才是聪明的。这些不应是社会中的主流,更不应成为学生的主流。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事例举不胜数。古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曾参诚信教子,今有邓颖超冒雨赴约,列宁依时归还图书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为。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美国一家公司欲与国内一家大公司合作,然而在签署和约前,美国这家公司的信息员查询到这样的信息,欲合作的公司在许诺的抗灾捐款中没有兑现。于是美国这家公司果断决定,不与这家公司合作,另寻新的合作伙伴。这个报道,告诉我们,诚实守信,这是社会的主流,反之,如果没有诚实和守信的品德,就没有光明的未来。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神奇钥匙。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真诚待人,才能与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诚信是火焰,给人希望,给人温暖;诚信是明镜,给人准则,给人借鉴。同学们,请记住:诚信无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里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让诚信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让诚信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坚信: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转载于其他网站,本站不以此文作为商业用途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