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作文,民俗的作文,感恩作文20个

作文网 2023-02-26 13:57:09 阅读 66

成长作文,民俗的作文,感恩作文20个

20个成长作文,民俗的作文,感恩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个关于民俗的二年级作文,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作文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

农历腊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为了庆祝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铜陵日报小记者部在这天为我们小记者举行了一个腊八打酒节活动——参观老家酒业的酒厂。

活动这天,早上一起来,我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小记者部,坐大巴车去“老家酒业”酒厂。

刚进酒厂大门,我们就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只见一面面彩旗随风飘扬,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那锣鼓声声,打鼓的人们笑容满面,更是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不由得跟着快乐起来。

老师首先带我们来到了陈放酒的地方,只见屋子里到处是红红的酒坛子,大的,小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鼻子轻轻一吸,你会闻到粮食发酵后那醇香的酒味,一阵阵沁入肺腑。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酿酒的地方,一进屋子里,大家就围住了一个巨大的酿酒器,议论纷纷, “哇!”“这也太大了吧!”“里面装的是什么呀?”我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了这个酿酒器。这时一个更大?a href='/s/xieren/muqin/' target='_blank'>母亲油鹁破魃厦嬉桓牵憧寄鹁屏恕@鲜Χ晕颐撬担骸暗裙父鲂∈焙螅恍┮禾寤嵬ü鹁破飨旅娉こさ墓茏恿鞒隼矗庑┮禾灞憔褪蔷啤!蔽颐亲砝矗患鹁破骱竺婊褂幸桓鲆桓龅目樱厦娓亲乓徊悴闼芰洗@鲜χ缸拍切┛佣晕颐撬担骸罢饪永镉行∶住⒂衩住⑴疵住⑿÷蟆⒏吡海阉欠旁诳永锞⒔停涂梢酝ü鹁破髦谱鞒删屏恕!芭叮淳剖钦庋鸪隼吹摹!?/p>

走出酿酒车间,我们又来到了卖酒的地方。一位老爷爷告诉我们:“腊八节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人们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被称为“腊日”。腊八节一般有两大习俗——吃腊八粥,做腊八蒜。腊八粥一般由红豆、花生米、红枣、莲子、薏米、葡萄干等放在一起熬制而成。而做腊八蒜就是在这一天腌制大蒜,等到来年开春再吃。腊八节居然还有这么多知识,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次腊八节活动不但参观了酒厂,了解了酿酒的过程,更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多弘扬我国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2):

【第1篇】

过年喽,过年喽!烟花爆竹响起来了,火红的灯笼亮起来了,过年的气氛在一夜间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充满了年味,吃年饭、放鞭炮、发红包、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些都是我们华夏子孙过春节时的习俗。

过春节的时候还有一种习俗那就是放孔明灯。

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飘浮的灯笼,以前多用在军事方面,传递消息。现在,人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孔明灯上,把它放飞,然后双手合十,口中念着自己的心愿,希望孔明灯能带给自己好运,所以,孔明灯又被称作“许愿灯”或“祈祷”灯。

今年春节,我们买了一个红色的孔明灯,一路吹着寒冷的北风来到家门口的小公园。正准备在孔明灯上写下自己的心愿,我们家楼下的那户人家手里提着一个蓝色的孔明灯走了过来,原来他们也要放孔明灯。

我们两家人一起在孔明灯上写下心愿,他们比我们写得快,爸爸还在支孔明灯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放了。只见那个阿姨提着孔明灯的顶端,频频在用打火机点燃挂在孔明灯上的白色正方形蜡烛,阿姨一松手,孔明灯就摇摇晃晃地飞了起来。

看着孔明灯渐渐飞入布满星星的夜空,阿姨很是高兴,刚要发出一声欢呼,突然刮过一阵风,孔明灯中的蜡烛被吹灭了,孔明灯掉了下来,挂在了一根离地面大约三、四米的树枝上。这下可把叔叔和阿姨给忙坏了,他们又蹦又跳,使劲地摇着树枝,好不容易才把孔明灯从树枝上拿下来。

蓝色的孔明灯再一次缓缓飞向夜空时,我们也写好自己的心愿,我们走到公园中央,刚准备点火,天空中忽然掉下来了一个红色的孔明灯,落在了离我们两、三米远的鹅卵石小路上,而且火竟然还没灭!

眼看着半个孔明灯都火吞没,火就要蔓延到草地上去,我吓了一大跳,这时,我看见有一个人快步顺着小路直到着火的孔明灯前,用脚使劲地踩着火焰,没过几十秒钟,火就被踩灭了,差一点点就酿成火灾!

放孔明灯是人们过春节的一大习俗,广场上空常常布满孔明灯,场面美丽而壮观,也不会像烟花爆竹那样对周围的居民产生影响,可和放烟花爆竹一样挺注意安全,一不小心就会酿成火灾!

【第2篇】

说起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又重要的节日,为了庆贺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认真对待。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还有的人要在门楣上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 “福气已到”。

拜年: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分压岁钱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更多的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

放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辞旧迎新.放完鞭炮之后,就是新年了。人们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早早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随后初三到初十便是一家家的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兴旺发达。

家乡的春节娱乐活动一般要闹到正月十五才结束。舞龙、舞狮是过去闹新春的主打戏。现在,我们那儿也偶尔还有。过了元宵节,春节才真正结束。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第3篇】

客家人,又称客家农系,是中国南方广东、福建、江西等省的本地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族之一。

客家人的过节习俗:

从送灶神开始,老人家就不准家里人随便骂人,也尽量不说不吉利的话。如果要修理房子,入年架以就不必选日子,(入年架: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就叫“入年架”,“入年架”头两天,家家户户就要敬灶神,也就是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随时可以动工。一般家庭二十五,二十六家家大扫除,二十七、八就蒸甜粄、做发糕。除了做来一家人享用以外,妇人家转妹家,都会带点甜粄、发糕做礼物,也会用来款待客人,表示甜甜蜜蜜。

除夕日,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分别办几付三牲果品,除了用来祭祖之外,像土地伯公等神庙都要去拜祭。早上起来还贴春联,而最隆重的是除夕下午敬祖公,男女老少都集中在伙房屋,祖公神位前捻香祭拜,这时候可说是到处鞭炮连天。除夕敬过祖公后,全家就欢庆团圆吃年夜饭了,饭后家人都可以等明天一份家长的红包,也叫做压年(岁)钱。

客家人的民居: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房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是以土做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边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3):

今天,妈妈带我去体育场看守望民俗,幸福繁昌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日记日记400字

我们来到体育馆里,哇!张灯结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找到两个座位坐了下来。

活动开始了,十个表演团队穿着艳丽的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体育馆和观众见面。随着一声礼炮声响起,精彩的表演就开始了!表演的内容丰富多彩:唱民歌、舞龙灯、打腰鼓、打凌霄,赢得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表演是舞龙灯。只见六条彩色的龙在场地中游动着,玩龙灯的叔叔们只要挥动手中的木棍,龙就会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打滚、狂舞、盘旋、围圈,十分壮观。更令人叫绝的是巨龙拼字:两条龙首尾相接,第三条龙从中间穿过,就拼成了一个中字。最后,六条巨龙又组成了2012四个数字,观众们不禁拍手喝彩起来。

旱地行舟的表演也很精彩。有十位小丑,穿着黄色的衣服,脸上一半白、一半黑,鼻子上有个大大的黑点,头上扎着小辫,手里拿着扇子,在跳来跳去,原来他们是在帮漂亮的旱船姑娘划船呢!他们的动作很搞笑,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旱船旁边有美丽的河蚌仙子在翩翩起舞,如同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张开了翅膀,好看极了!

表演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我:这些民俗表演不但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是非常宝贵的民间文化。听了妈妈的话,我心想:要是每年都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民俗表演,那该多好啊!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4):

正月十五,我和爸爸妈妈去西青区小南河看民俗表演。

精武广场上人头攒动,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载歌载舞的扭秧歌,惟妙惟肖的舞狮、舞龙,富有杂技特色的踩高跷,滑稽的二娃摔跤都让小娃我大开眼界!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主舞台上的耍中幡!

这中幡主干是一根十米多长下粗上细的竹竿,竿顶悬挂一面长条锦旗、上绣祝福语句和吉祥图案,再装饰上圆形缨络宝盖,净重30多斤。

只见耍中幡的人,时而顶幡上额,时而伸臂托塔,惊险动作连连不断,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

我想:“他的小手指那么细,怎么能顶得住呢?”过了一会儿,仿佛被我“言中”了,幡一歪大家赶紧上前准备去接,结果还是有惊无险,原来是他耍的又一个绝活儿。

“天哪,他竟然拿牙齿托着!”我不由自主地摸了摸几天前刚掉的牙,大声惊叫着。

“哎呀妈呀,我的牙没顶就掉了,他这样玩下去,一会儿不就成了没牙佬了吗?”我紧张地低声咕哝着,正为他捏一把汗。只见他轻轻地一提,中幡就到了下巴上。

“哎呀,中幡何时又到了手上呢?”看那中幡,仿佛是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在他手上跳来跳去,身前身后倒来倒去,轻松自如!“如此高大、笨重的中幡能在艺人的手上变得如此灵活,这要付出多少辛苦啊!”我心里默默地想着。

这时,耍中幡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耍幡人挥手致谢。我不由得愣住了:他脸上那块明显的伤疤是练习时砸伤了吧;一双大手布满了深黄色、厚厚的茧子表白着日积月累的磨练。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耍幡人那张喜悦的脸,洋溢着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

我为中国人的精神而自豪!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加把劲!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5):

春节,又是新一年的开始。

大家伙儿可都开始忙了起来。除夕,古人为赶走了年兽而欢庆,而他们的风俗,如同丛中一抹鲜红,天上一颗明星,在世界上各异的文化中,显得十分耀眼、生动。

在家门上,一张倒贴的“福”,是那机智的仆人给予他深刻的寓意;在夜晚中,声声爆竹的巨响,朵朵烟花的光彩,副副春联的红色,是我们祖先抵抗“夕”的妙招;红包,寄托长辈的关心,压岁钱,祝福我们来年吉祥如意……

舞龙,是龙的传人对新年的期盼;年夜饭,是全家团聚、幸福的一餐;除旧迎新,是除去往年的晦气,让新一年充满希望;再到灶王爷嘴上抹糖,是为将好话带上天,让家庭幸福、美满……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不时会传欢声笑语。有了家中,年迈的老人迎来了久别重逢的儿女,有的家中,是天真幼稚的孩子与亲朋好友,邻居亲戚共欢乐,有的……一家团圆,是莫大的幸福。饭桌上,这是香喷喷的年夜饭。桌边的人们,一边慢慢吃着,一边守夜,一边回味,这春节的味道……

大年初一,人们总会换上新衣新帽,在铺满红色鞭炮碎屑的路上,碰见邻里路人,都会说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无论有无红包,人们脸上总会乐开了花,因为,过个有滋有味的年是所有人想要的。

春节民俗,中华之美,让我们将它传承在人人的血液中,不朽在人人的心中……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6):

【1:马社火】

咚呛呛,咚呛呛

伴着锣鼓声,一年一度的社火大赛开始了!

看,那个是断桥。那个是孙猴子扛芭蕉扇。那个是许仙和白娘子。

老太太们争这说。

噢,又来了一队社火,这对社火真可笑,一位船夫在划船,船里面坐着一个女人,那女人身子扭来扭去,真可爱。这时来了一个丑婆娘,要简别着一个烟锅,手里拿着一把扫帚,一阵小跑跑到了船夫跟前不停地打船夫,船夫东躲躲西藏藏,丑婆娘就是打不着。

看城关一小的社火队。一个人说。

我回过神,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们的腰鼓队。

打腰鼓的学生,一会儿踢腿,一会儿转圈儿,一会儿跑跳,一会儿打鼓。他们虽然在打腰鼓,但在打腰鼓的同时,也加了一些舞蹈的动作。

后来,又有一只大黄牛过来,他的头转来转去,连眼睛都滴溜溜的转着;观音菩萨也请来了,她身穿白袍,左手拿着玉净瓶,右手拿着柳枝站在荷花中央;几个穿这各种颜色衣服的仙女,一手提着花篮,一手不时的向地面撒花;孙悟空扛着金箍棒,看他那威风的样子,肯定是又除掉了一个妖怪

咚呛呛,咚呛呛

【2:家乡的民风民俗】

春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贴起了红红的对联,还有大灯笼。大人们还把福字的对联倒着贴,寓意福到。早上,大人们带着小孩到亲戚家走家访友,互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大人们还会给一盒年糕给我们。这一天,小孩们都分外开心,因为都穿起了新衣服,还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在吃年 夜 饭 时,家家的餐桌上都摆着鱼,这吃鱼也是有讲究的,只能吃鱼腰,叫有头有尾。饭不能全部吃完,要留一点,叫年年有余。

打鬼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打鬼粑、长寿面。打鬼粑是用来打鬼,长寿面是用来捆住鬼的身体。

这个打鬼节也是有传说的。

传说在三月初三,有一个农夫晚上在山上砍柴,突然看见一座坟上冒起了点点火光。他走近一看,吓了一跳!这火竟是蓝色的!不仅从坟里往上冒,还会移动。农夫看了,放下锄头,撒腿就跑。回家后,他就跟村民们大肆宣扬,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全村都知道了。也有不信的人前来上山验证,结果皆是如此。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说三月初三是阎王的生日,在那一夜,他会放一些厉鬼下山,有人便说要吃桃,寓意桃过一劫。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首先要买粽叶,然后再买糯米,还有配料。包好之后,要用绳子捆着,最后再放进锅里煮熟。粽子煮好后,就可以吃了,色香味俱全,有一种沁入心脾的感觉。尝了一口才知道。

这就是我们的节日,你们呢?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7):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听说过,今天我就详细给大家讲讲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会主动打招呼,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不骂人更不讲脏话。到傣族做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的时候,门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银体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树叶轻轻洒到客人身上。走进傣族竹楼入座后,老人会给客人的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泼水节。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举行泼水节。这一天早晨,人们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群众性的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地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对发饰很有讲究,大多梳高发髻,还爱在发髻上插缀鲜花;男士们则爱穿对襟或大襟的无领短衫,肥筒长裤。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楼也小有名气。因为傣族人居住区气温高而竹楼又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还有一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城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全村人都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亲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傣族的民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8):

我的家乡最近在历经400余年历史的朱家大院原址上经过修复,新建立了一座“民俗文化馆”,听说文化馆里包罗万象,再现了单县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单县人都想一睹为快。今天,金笔作文学校组织我们学员参观了文化馆。

我们首先来到三元广场,广场地面的这头写着“始于足下”,尽头写着“走向未来”,中间是1006对大小不一的脚印,老人的、孩子的、青年的,那么逼真,让人浮想联翩,仿佛是几千年来单县人一路走来的印痕。

沿着这些深深浅浅的脚印往前走,右边矗立着一面庞大的文化墙,墙是用石头做的,上面雕刻着单县古往今来的名人,栩栩如生,比如单卷、老子、宓子贱、巫马斯……

沿着文化墙走到北头,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朱家大院外景,朱家大院分东西两座院落,听老师说朱家在鼎盛时期有楼房200多间,朱家作为清代单县八大地主之首,曾挂过“双千顷牌”,自称“出城巡游数千里,车不轧外姓地,靴不粘他姓泥”。可惜在抗战时期,几乎全被战火焚毁,只剩下我们眼前的这两个院落。这两座具有典型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建筑雕刻图案精美,风格恢弘古朴,尖尖的楼顶屋檐上雕刻着各种小型石雕,这些石雕形态各异,有的站立、有的斜出、有的仰视天空、有的俯视大地、有的安闲横卧、有的极目远眺,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我们学员一行从西门进入院落,院子里小桥流水,假山翠竹,雕栏画屏,令人心旷神怡。站在院子里往东看,有一座石拱桥,上面写着“雀湖桥”,东西两处池塘由一脉水流相连,让人有如在画中游。院子中间陈列着很多古代的农用工具,它们大部分是用石头做的,看起来比较笨重,想必历经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保存到现在真不容易。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朱氏史料室”,这里主要展示了朱家的历史资料、家谱、历史名人、实物等。还有朱氏第十五世传人、当年的国民党中将师长、被追认为抗日民主英雄朱世勤的蜡像。旁边的触摸屏所展现的是朱世勤勇于抗日,以身殉国的不屈气节和悲壮事迹。

出了“史料室”,我们进了“饮食文化室”。我一进门就看到左边放着一个大八仙桌,上面摆放着单县传统待客的“十大碗”,“十大碗”是用仿真食品做的,和真的一模一样。有扣肉、鲜丸子、烧牛肉……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二楼陈列着单县的26种名吃,比如羊肉汤、壮馍、手抓饼、馓子、掉炉烧饼等等,单县真不愧是“美食的故乡”。

参观完西院,我们向东院走去,中间经过一间平房,这是“朱家堂会室”,里面挂满的各种各样的戏服,琳琅满目,触摸屏上展示的是单县艺人表演的戏曲片段,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古代朱家人聚会时热闹的盛况。

来到东院,这里有“会客起居展室”“婚嫁习俗展室”“岁时节令展室”等。我们来到了“传统百业展室”,看到一个老奶奶正在织布的蜡像,真实逼真。墙上还介绍了单县已经失传的很多行业,比如扫盐土的、熬硝盐的、熬糖稀的、吹糖人的……

走出单县民俗文化馆,我们都感慨万千,回头看,余晖中的朱家大院在周围现代化建筑的包围中显得那么肃穆、古朴而又神秘…….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9):

【第1篇】

周日早上,我参加了《宝鸡日报》小记者团的“走进宝鸡民俗博物馆”活动,既体验了西府传统文化,也参与“跟大师学画马勺脸谱”的活动。我收获着知识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

我们开始了民俗之旅。一进宝鸡民俗博物馆大门,我便被恢宏的吊灯、以及两旁以红色为主的墙饰所吸引。抬眼看,一首《吼声乱弹劲头来》让我感到西府文化的精髓:闲吼秦腔叫乱弹,低哼高吼成自然,抖擞精神唱一段,慷慨激昂震破天!我细细品味这一段描写秦腔的诗段。嗯,它不愧是西府文化的精华,体现着西府秦腔的粗犷和豪迈。民俗博物馆主要分为“西府人生”和“宝鸡风尚”两个区域,我们依次参加了两个区域后。最后,迎来了此次活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画脸谱!

我按捺不住心中激动,第一个走进画脸谱的房子。今天我们画的是包公脸谱,它的主色为黑色,衬托一些褐色和红色。我们一边认真聆听着张玄武老师讲有关脸谱知识,一边认真仔细地涂绘着手中的脸谱。我原来以为会很难,上手后才发现只要用心,什么事都可以做好。先勾线,填色…,一道道工序我认真的完成着。画完之后,我看着手中的脸谱,瑕疵当然会有,但是这是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自豪感油然而生。虽然最后没有评上最佳脸谱,但我不会感到气馁气,这一次没评上,下一次我一定要评上!

欢乐的民俗之旅结束了。这次活动不但让我了解了更多的民俗知识,也提高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有了一张自己绘制的脸谱,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第2篇】

周六早晨,雨过天晴,清新的空气弥漫在大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根据宝鸡日报小记者团的活动安排,我和妈妈来到了宝鸡民俗博物馆,很远就看到了老师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等候我们。经过分组,我们就开始了宝鸡民俗博物馆的参观之旅。

走进博物馆,我就看到墙壁上的雕刻和绘画,一股浓郁的宝鸡风情尽显眼前,顺着楼梯下去,眼前豁然开朗,里面有许多代表宝鸡农耕文化的物品,接着我看到一群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被施了魔法似得。通过了解我才知道,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彩绘出来的,我们宝鸡人真了不起。我们继续参观“西府人生”部分的“人之初”、“婚嫁娶”、“福禄寿”三厅,参观到了“婚嫁娶”,一进去就看到了一台花轿和一个骑着马的新郎,一幅吉祥喜庆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这一幕真实的表现出我们西府人对美好生活的态度和向往。

接着又来到了“宝鸡风尚”主题展厅,了解到了更多的宝鸡人文历史和“非遗”保护项目,皮影、马勺、泥塑、凤翔剪纸,这些都展示出了宝鸡人在生产生活中祈福、求美、寻乐的心愿和很高的文化艺术底蕴,表现出了我们宝鸡地域文化的源远流长。最后陕西民间艺术大赛金奖得主、工艺美术大师张选武老师给我们现场讲解了脸谱知识,手把手的教我们小记者画马勺脸谱,并进行了评比、表彰。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小记者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也收获到了很多关于宝鸡的历史文化传承,今天的活动真有意义,让我回味无穷。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0):

今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们小记者团相约宝鸡名俗博物馆,寻找西府民俗风情,体验民俗魅力,学画马勺脸谱活动。

进入展馆,我们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各种种民俗物件、塑像、脸谱,倾听民俗风情,了解民俗文化知识。参观结束后进入了我们期待的亲手学习绘制马勺脸谱环节。民间工艺张大师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关于脸谱的知识,张老师说:“脸谱分为黑、红、紫、白、黄、蓝、绿等10多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意思。黑色、红色脸谱代表铁面无私、忠勇正直的人,紫色脸谱代表性情直爽的人,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的人,黄色脸谱代表凶暴的人,蓝色、绿色脸谱代表勇敢的人......”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我们将脸谱做成头饰,然后分配角色,进行表演。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每个类型的人物都有大概的谱式,所以称为“脸谱”。跟着艺人学画脸谱!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先用铅笔把脸谱的轮廓勾出来就开始用毛笔和各色颜料画了:先画眼睛,眼睛的形状像长椭圆行的叶子形状,在里面涂黑色;接着画眉毛,眉毛画得要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也涂黑色;画嘴是非常复杂的,先得把嘴巴画长一点,再把嘴的两角下垂,一直到下巴;鼻子更复杂,鼻子向上弯,鼻子下画“6”字形。把脸涂成粉红色一张脸谱就完工啦!拿着自己的作品,感受着画脸谱的乐趣别提多高兴了。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各自拿着自己的脸谱遮住脸相互欣赏、相互打闹、张牙舞爪、吓唬四处逃窜。哈哈,今天真快乐,不仅学会了画脸谱,还了解了更多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知识及脸谱的科普知识,收获很大!期待下次的活动更精彩!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1):

【第1篇】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第2篇】

一天,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一个有关于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它十分凶猛异常,年”兽每到除夕,都来村里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他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发抖,再也不敢向前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落荒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搞得热热闹闹的。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世界上真的有“年”兽吗?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呢……反正,我们只要相信科学,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第3篇】

老家那边有一个习俗,就是除夕夜垒旺火。垒旺火是什么呢?就是……其实呀,我也不太明白,还是看看爷爷爸爸怎么弄吧。

首先,爷爷搬来几块大砖块,围成一个圈,接着,抓了一把枯草铺在圈里。我想:这枯草肯定是用来当燃料,用来点火的吧。正想着,又看见爸爸从后院搬来几块又大又平整的炭块。咦,这是要干什么呢?我赶紧睁大眼睛仔细看,只见爷爷和爸爸把炭块横放在转上,也围成一个圆圈,就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垒,垒到高约一米时,他们停了下来。我疑惑的想:难道这样就垒完了?哈!原来不是,爷爷拿起斧子,劈了几根柴,放进了炭块堆得圆心里,把圆心填满后继续垒炭块,不过是越向上圆心越小,最后,用一块炭堵住圆心,便成了塔状,比我还高。我围着旺火转了几圈,又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旺火的最顶端压着一张红纸条上面写着什么呢?我瞧了半天,才看清楚“旺气冲天”这四个金灿灿的小字。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说:“你一定很想知道旺火的来历吧?”“嗯,对呀,爸爸,你快给我讲讲吧!”“好吧。旺火呀,传说是人们当年对付一种叫‘年’的怪兽时所用的,因为这种怪兽最怕火和鞭炮声,人们为了驱赶‘年’,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每逢春节它来的时候,就放鞭炮、垒旺火,‘年’看见了,便再也不敢来了,于是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哦,原来如此。爸爸,那垒旺火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刨根究底的问。“你看见旺火上压的纸条了吧,垒旺火就是图个吉利,想旺气冲天,旺火垒得越高就说明主人的期望越高。”爸爸像个小老师,认真的给我讲着。

“哦,明白了。”怪不得要挂张红纸条呀!爸爸给我上的这一课,让我了解了旺火的来历、意义,让我对民间的民俗有了更多的认识,真是一举两的呀!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2):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3):

周末,我们宝鸡日报全体小记者兴致勃勃的跟随老师参观了了宝鸡民俗博物馆。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宝鸡风尚”展区,展区以我们宝鸡的世俗生活为主线,将淳朴,求乐的日常生活用栩栩如生的蜡塑展示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小记者情不自禁的融入到生活的场景中,看,你也许此刻正在忙里偷闲、嬉戏打闹的元宵队伍中,也许你此刻正在锣鼓开道,炮火震天、踩高跷的齐天大圣、骑毛驴赶船的社火队伍中,转眼你又回到满窗纸花、喜庆丰收的大年中。儿时的小伙伴或者抓羊羊、或者翻绞绞、或者斗鸡、或者添方、或者打陀螺。好奇的我们一会看看这,一会摸摸那,时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最后进入省级非遗展区,主要介绍马勺脸谱,巨大的插翅马勺脸谱,1只大的马勺脸谱周围插了10长9短,共计19只小马勺脸谱,夸张的造型、细腻的纹样、鲜明的色彩,想象奇特,脸谱线条穿插变化,使得脸谱的忠奸善恶各具特色,将人物特点尽显脸上。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西府人生”展区,这部分以人生礼俗为主线,从人之初开始,到婚嫁娶、福禄寿展厅详细的介绍了西府人民一生的经历,主要分为现实生活和信仰两大部分,有好多听爸爸说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像出生满月的落胎毛、钻曲联,挂长命锁,当天还要抱着满月的小孩出门“碰干大”来祝福小孩富贵长命、如意吉祥等等,最有意思的是给长辈祝寿的蜡塑,当你走到门口时,会自动感应播放祝寿的场景,鞭炮声响、礼仪开始,惟妙惟肖。整个展厅教育我们要孝敬尊长,珍惜生命,传承美德。

最后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我们可以同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选武(岐人张)老师学画马勺脸谱,听老师讲马勺脸谱一般选择优质的桐木、柳木、桃木为原材料,它的图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民间传说或地方戏曲中具有法力正义感的人物作为脸部造型,每一位小记者都专注的听张老师将画脸谱的步骤,先勾边,再上色。我们这一次画的是关羽,你看每位小记者手中的关羽,通红的脸颊、怒睁的双目,一展三国关羽的英雄气概。

短短的时间,博物馆给我们展示了宝鸡西府淳朴而神秘的民间艺术,通过地域特色浓郁的木板年画、刺绣、剪纸、草编工艺品、皮影社火脸谱等,给我们小记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乡土民俗教育课。

看完了这些,你对西府民俗知多少?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4):

舞龙

每到过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自家院子里观看舞龙了!舞龙是要预约的,过完小年,家人就早早地把贡品准备好,在家里激动地等待龙灯的到来。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大年初一终于到来了。舞龙的人一到,我们就高高兴兴地跑到院子里观看,龙还没开始舞,院子里的人就激动的不得了。鞭炮响起了,龙也开始飞腾,鞭炮放得越响,龙也舞得越欢!

哟呵只听领队一声吆喝,龙头抬起来寓意龙醒了。然后身子也一点点地动了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声,龙开始飞腾了。鞭炮燃起缕缕轻烟,巨龙在这云间飞腾。周围的小孩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大人们脸上也都洋溢着快乐。爷爷拉着我的手,在龙的身体下钻来钻去,此刻好像自己也飞起来了一样。

鞭炮声越来越响,我害怕地捂住耳朵,却又止不住那种兴奋的感觉。只见一位身穿黄袍、手持龙棒的老先生走到龙头前,双手作揖,嘴里念念有词,虽然一些句子没听懂,但他那庄严郑重的样子让我大气都不敢出。接下来,只听他身后的一群人嘿的一声,鞭炮越发地响了,满天都是烟花。龙也舞得更欢了,龙头跟随着龙珠的人,旋出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弧线,龙身随着锣鼓的节奏,一圈圈地旋转,时而俯冲,时而昂首,场面甚是壮观。

当龙尾和龙头相对时,也就是高潮时,我们纷纷拿出烟、肉、鱼、鸡、鸭这些准备已久的贡品,庄重地放到前面那张大的黄色桌子前摆好。听姥姥说,人们之所以这样敬龙、爱龙,是因为传说龙是神,有替天行道、降灾赐福和支配乾坤的巨大力量和权势。所以它可以让天下有九年水灾,七年旱灾。但是我们如果敬重它的话,它也可以保佑我们幸福平安。所以人们觉得龙有威可敬,有德可怀,便着意求龙祛祸布福。大人们纷纷领着小孩子们虔诚地磕头作揖,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新年新气象。

砰!随着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烟花散开,金色的阳光映衬着,仿佛化成了千万条新的希望坠落下来。刚才的那位老先生拿出了一大堆红布条,说是能保平安。平安谁不想要啊!大人小孩便一窝蜂地拥了过去。

那条黄色的龙围着院子游走了一圈,又游向别处了,我们当然是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也跟着那条可以保平安的龙走到另一个地方。但不论走到哪里,人们对它的喜爱是不变的,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永远不变的。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5):

魅力湘西是一部由冯小刚导演的民俗大戏,也是来到张家界我记忆最深的一个项目。这里的每一个节目都十分精彩,接下来让我介绍给你们听吧!

表演分为十幕,分别为:千古边城翠、追爱相思楼、豪情合拢宴、 柔情马桑树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快乐试苗装、英魂归故乡和神秘飞刀秀了。

快乐试苗装是由4个苗家姑娘和4位现场选的观众一起上演的一出戏。 4位被选上的男人选上自己最喜欢的苗家姑娘,穿上苗服。苗家姑娘跳了几个优美的动作,让4位被选观众现场模仿,然后从中选出一位跳得最“好”的单独跳。在他的跳得时侯,出现了掉裤子的好笑场面,让大家看得捧腹大笑。

英魂归故乡讲述了战争时代战死他乡的英雄战士。当变幻迷离的背景音乐与人声嘶哑的哀嚎交织在一起,一群尸骨般的男子幽灵般地飘来荡去,真令人毛骨悚然。然而这就是湘西民俗真实的缩影之一。湘西赶尸正好完美地诠释战士的灵魂回归故土这一英雄事迹。

神秘飞刀秀扣人心弦,只见苗族阿哥阿妹两人用飞刀绝技准确无误地射中了该射的位置,接着,苗家阿妹站在板上,手拉着柄,滚动转盘,由苗家阿哥射木板,看得我心惊胆战,生怕一不小心射到苗家姑娘,我的手心直冒出了冷汗,当转盘停止时,看到苗家阿妹毫发无损。台下,一阵阵掌声顿时响了起来,我才恍过神来,真是精彩极了!

剧终人散,走出魅力湘西这座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宫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6):

【第1篇】

烘豆茶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且只说茶,就种类繁多。比如:龙井茶、普洱茶、莫干黄牙……真是数不胜数。可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德清特有的,“茶中奇葩”——烘豆茶。

在《史记》中有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下渚湖周边,洪水泛滥。于是大禹封汪芒氏为防风王,前来与百姓一同抗洪。但抗洪期间,防风操劳过度,身患重病。当地的百姓用烘青豆、腌制的陈皮和野芝麻泡茶给他喝,结果很快大病治愈。但是大禹听信佞臣之言,误杀了防风王。后来得知实情,后悔不已。于是为他建造庙宇,塑像立碑,歌功颂德,供世人瞻仰。所以烘豆茶又名“防风神茶”。

烘豆茶是用烘豆、陈皮和芝麻等,数种香料配制而成的。但主料是黄豆,它的制作可不简单。首先是要把皮剥开,在乡下有一句俗话:“谁家剥黄豆,大家都来帮。”大家一起剥,速度可是快了好几倍哩!在家剥好的黄豆,用水煮熟。最后把熟黄豆放入圆形竹匾上晒干,用炭火烘上几日。那黄豆从黄变绿,香喷喷的烘豆也就烘好了。制作一杯烘豆茶也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是什么呢?哈哈,是一只精美的杯子!一只金边白瓷杯,好似一朵绽开的花儿。不同的人家,杯子当然也不一样,但都令人赏心悦目。杯子中,碧绿的茶叶,青绿爽口的烘豆,橙红色的胡萝卜干和金灿灿的陈皮,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彩色画卷。捧在手里,水不烫,温温的。呷一口,水中带着咸咸的味道,伴随着几声嘎嘣声,烘豆,陈皮和芝麻的香味儿,蔓延整个口腔,舒适感传遍全身,沁入心脾。正所谓“茶不醉人人自醉”。

现在,人们吃的都过于油腻。但是只要喝上一杯香喷喷的“烘豆茶”,就能把人从迥异的当代拉回朴实无华的从前。

【第2篇】

中 秋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兵夺主,又万般娇态。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圆月在天空中像玉盘,使我想到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黑夜笼罩在我们头顶,唯独这皎洁的明月分外耀眼。月亮并不总顺心如意,有时如一叶小舟,怎经得起旷宇中的海啸巨浪;也似劳作的镰刀,耕耘了多少良田。宋朝词人就抒发了“月有阳睛圆缺,人有悲观离合”的感慨。透过深邃的夜空,仰望天空,月光依旧如水,我好似看到了广寒宫里的寒气夺人,好似看到了嫦娥的冰清玉洁,好似看到了苏东坡的深情凝望,好似看到了周幽王在清幽的月下用泪拍击最忧伤的旋律,最绝望挽歌……

中秋节吃月饼已成为中国人过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秋节吃月饼相传起始于明代。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命令属下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进饼里,再派人传到各地起义军手中,通知他们起义,就这样起义军一举推翻元朝。此后朱元璋决定,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必吃月饼。

我拿着一个月饼,走到桂花树前,顿时一股清香铺天盖地地袭卷而来,真香啊!我闭上眼,细细品味着清香四溢的淡淡桂花香,真的是“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夜晚,凉风习习,我完全沉浸在花香的世界里,仿佛自己也是一朵桂花。我的脚变成了花茎,我的身体变成了小巧玲珑的花瓣,手与头变成了花蕊。一阵清风拂过,我们就翩翩起舞。好久,我才想起我在赏桂花。我咬了一口月饼,慢慢地咀嚼着。我抬头一望,咦?一朵朵桂花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只把一半身子露在外面。我耐不住好奇心,想知道它的真面目,就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香味更浓了,真是“广寒一点香,吹得满山红。”一颗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又给桂花增添了一丝妩媚。露珠们像一个个小宝宝一样,依偎在桂花妈妈的怀抱里,不肯出来。仔细看,它们姿态各异,一团团,一簇簇,像一个个温馨的大家庭,有的分得开开的,像两个孩子吵架了,谁也不理谁……

中秋,月圆桂花香,思念之情徘徊心上……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7):

春节喜多多,论当地的民风民俗,可有好多好多,数都数不清的传统……

春节当天,必不可少的民俗便是年夜饭,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围坐一团,饮餐笑谈,周围洋溢着一种幸福的温暖气氛。

不过过年民俗的TOP一绝对是广受大众喜爱的放鞭炮了!春节傍晚,在人们对新年的倒数声中,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鞭炮点缀于夜晚,壮观而美丽。传说中,鞭炮只为了赶走年兽,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别说一些动物了我,连老大个人都会被吓死!著名的鞭炮中,常见的有冲天炮,摔炮,长尾炮……令人眼花缭乱。年幼的孩子最喜欢的,除了随身携带方便又好玩的摔炮,就是炸响天空美丽壮观的冲天炮了,过年,孩子的身边必少不了这些可爱的玩意儿。于是,放鞭炮变成为了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点燃了鞭炮的导线,让各地的人看见绚烂,五彩斑斓的天空,一起分享喜悦和幸福,这可真是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还有一种民俗,舞龙!长长的龙身左右摇摆,龙头配合龙身舞动,乍一看,可真像一条生龙活虎的龙,扮演者们急速而欢快地移步,看不清楚前方,却与同伴配合地天衣无缝,不可挑剔。

在新年倒数的钟声中,我们一起用民俗,打开新一年的大门!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8):

近期几天,是我校开展民俗文化节的日子。下午该我们二年级参加了,全班同学都兴奋极了!

老师给我们分好了小组,我和几个好伙伴分在了一起,我们几个走呀走,转呀转,民俗节真热闹啊!现场有好多吃的、玩的、用的等等。东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一个摊位接一个摊位的转,终于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多人都在急着要,我和好朋友不得不说:别挤了,别挤了,同学互相谦让嘛!这样每个人都能够买到。有一个男同学问我:不挤能行吗?这东西这么好,买的飞快,要是不挤,就卖完啦。我对他说:卖完了还能再进呢,你不用着急。听完我的话,大家都自觉的排好了队,按照顺序购买物品。买完之后,同学们一边吃,一边玩,一边说,一边笑。

希望学校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19):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民俗的二年级作文:(20):

在这个周六,我们班举行了一次郊外活动,全班有40多个同学在家长的带领下家长参加了这次快乐的活动,活动地点是水唇镇石船村的岭南客家民俗馆。在去的路上,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把头扭向窗外,看到挺拔的树木正迎着寒风树立在路旁,好像在迎接我们,再看看那争奇斗艳的小花小草,它们仿佛正朝着我们问好。在这一路上我的心情可真是愈来愈激动!

还未到达目的地,我就远远地望到了岭南客家民俗馆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等到达目的地后,便集合一起参加活动的人,在这美丽的自然背景前拍集体照,过后就是激动人心的游戏时刻。

第一个游戏是拔河。导游先给我们分了队,单数的一队,双数的另一队。我被分到了单数队,比赛开始,我们全力以赴,大家使出了吃奶的劲,最后却输了。第二轮开始,我们拼尽全力,可还是不敌对面那猛虎下山之势,还是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同学的表演。

第一个同学表演的节目是演唱歌曲,演唱得很动听,把许多人陶醉在音乐中。

第二个同学表演的是复原魔方,只见他把魔方拿在手中,左一扭,右一扭,三两下就把魔方复原了。

第三个同学表演的是演奏古筝,她表演的节目是最受人喜爱,最受人欢迎的,她使在场的所有人都沉迷进那美妙的琴声中。

第四个同学表演的是讲笑话,他的笑话让人笑得前俯后仰。最后那位同学同样是表演复原魔方,但不同的是,他的速度很快,拿在手中几下子就复原了一个魔方,他复原一个后就又飞快的拿起另一个复原,很快就把五个魔方复原。大家都给他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导游就带我们去参观客家民俗物品。兵械、农耕器材等民俗物品约有3000多件。有一种盘子,古人都把菜放在上面不会弄脏。还有一种灯罩,古人把蜡烛放在里面,就算有一阵大风吹来,里面的火还是完好无损的向四周照出光明。

午饭时间到,玩了一上午的我们也该吃饭了。叔叔们为大家做了美味可口的咸菜猪肉汤。大家可能也是真的玩累了吧!拿起装好饭的碗,浇上汤,所有人便都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没有一个人注意自己的吃相是怎样的。当我们吃完了这顿美味的午餐后,也便到了活动结束的时刻。

我恋恋不舍地跟好伙伴们道了别,然后又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了美丽的单人照,然后便各自回家。在车上,我一直在想这次的活动可真快乐啊,什么时候会有下一次呢?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情,收获了知识,开拓了我们所有人的知识面,更加宝贵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与父母培养了感情,培养了默契,同时也使我们跟父母的那份情更加的深!(欢迎投稿)



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转载于其他网站,本站不以此文作为商业用途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