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写景作文400字(7篇)

作文网 2024-11-15 13:02:00 阅读 27

高三写景作文400字(7篇)

写景作文是记叙文的一种,通常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写景作文是通过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作者对某些景物的赞美以及自身情感。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写景作文400字,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写景作文400字(精选篇1)

南国的春天是冬夜的长梦里忽闻雨打窗棂,那玻璃上划过的清越的声响;南国的春天是岁月轮转,时光荏苒,刹那的芳华又一次美丽的绽放。

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墨客爱春,惜春,吟春,颂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春的`欢跃;“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是春的温婉;“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是春的微妙;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则是春的无限喜悦了。

悄悄的是春天的如酥嫩雨,随风潜入,斜丝细撒,润得绿畴渐暖,染得杜鹃化血。春云深处,雨收雾薄,空气清新,大地润泽,草香怡人。老根回暖的茶树,暴出了翠嫩的幼芽,正是采摘新茶的时节。

轻轻的是春天的片片熏风,风过处粉杏开花,菖蒲浅芽;风舞处农家的春燕啄泥筑窝,燕语喃喃,柳林的黄莺争抢雀巢,莺歌呖呖;风吹入耳,抚来天空明净的笑靥,抚来小溪潺潺的水声,抚来湖面粼粼的波光,抚来田间激荡的蛙鼓。

南国的春,是天对地的恩赐,是人们对希望的企盼。千里和风拂尽万丈青天的阴翳,春的第一缕阳光微曛了眼眸。丝雨片风中,云岚过梢,恍然回首早已是花开成海,雁引春归。春风再临江南岸,仅仅是一夜之间便织就了繁华千树,怒放如雪,万枝桃花,殷殷盛开的瑰丽。

南国的春,是一首酒一般甘醇的诗,尽惹神州醉;

南国的春,是一支梦一般奇幻的曲,淘尽千古情。

高三写景作文400字(精选篇2)

我的家乡有一片古树林,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让人不由自主地去那片令我向往已久的古树林。

春天,树木冒出了新的枝条,抽出了新的树叶。嫩叶的小草从坚硬无比的大地中冒出来。山上的冰雪化成了川流不息的水。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树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遮住了耀眼的阳光,一股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早上,乳白色的大雾弥漫在山谷中。在远处的一个平凡的地方,却开出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有白的、红的、黄的.、粉红的……

秋天,银杏树的叶子好似一把把新颖的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枫树的叶子好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漂来了秋天的凉爽;愧树飘出了淡淡的香味。焦黄的树叶掉了,大地也穿上了一件金黄的衣衫。

冬天,树木脱掉了油亮亮的衣裳,换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裳。那些桃树绽开了缤纷的蓓蕾。山路上盖上了一条雪白的地毯,是么洁白无瑕,看上去真叫人怎么忍心把脚踩。

我爱你!家乡的古树林!

高三写景作文400字(精选篇3)

一窜窜火红的鞭炮拉开了春天的幕布,一群群归来的燕子,赶走了冬天的寂静,一朵朵迎春花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生机勃勃的春,没有夏的酷热,没有秋的凄凉,没有冬的寒冷,它是温暖的。从灿烂的阳光下拔地而起的高柳,从暖风抚摸下的纤纤细草,从流水滋润过的美丽小花……你都可以看出。

春的乐趣多多。在绿草上放风筝,在长椅上睡午觉,在绿荫下谈天说地……最引人莫过于带着家儿老小一同踏青。

踏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去寻着春天的足迹,带把花伞与景融为一体。

姑娘瞧着漫天纷飞的蜂蝶,挽起长长的裙子,在花丛中与蝶共舞。蝴蝶也一点不怕人,与姑娘捉起了迷藏。时上时下,时左时右,围绕着姑娘飞舞,从花朵中滑下,停在姑娘黝黑的秀发上,形成了另一道美丽的风景,姑娘害羞的望着小伙子一笑。

儿童是快乐的精灵,采摘一朵朵色彩各异的野花,插在女孩的'头上,在与自己齐身的花中嬉戏,脸中露初了灿烂的笑。

生机勃勃的春中,少不了生气勃勃的人。不必说放风筝七彩的景象;不必说在郊野散步的人们;不必说哼着春歌的快乐青年。单说在暖风吹拂下播撒希望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虽汗水淋漓,但心花怒放,想着收获时的喜悦,那种微笑是——希望、丰收、幸福……是一切美好的象征!

高三写景作文400字(精选篇4)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充满欢乐和温馨。

今天,秋高气爽,是一个游玩的好日子。午饭后,我与几个小伙伴来到田野观赏那美丽的秋色。初秋的晌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我们,我们不由地说道:“真热啊!”

我们在长满野草的田埂上走着。稻田里,稻穗有的很饱满,弯下了腰肢;有的挺直了胸脯,看起来十分精神;还有的颗粒刚刚成形,正在太阳公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呢。稻叶还是碧绿的,而稻穗已经很黄,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黄绿相拥的地毯。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片竹林展现在眼前,竹子根根挺胸昂头,十分壮观,摘下一片竹叶,放在手心里,感觉十分光滑透凉。这时,两只黄鼠狼“嗖!”地在我们面前窜过。一位平时很勇敢的男子汉大丈夫——鱼通袆被这突如其来的一蹿吓了一跳,一下子变得变得胆小如鼠起来,不愿再呆在队伍的最后,硬插在我们几个女生的中间。

走着走着,一片棉花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蟠桃似的棉铃挂满枝头,鼓鼓囊囊的,有的.已经笑破了肚皮,吐出了白花花的棉花。瞧!枝头上还开着红艳艳,黄灿灿的花儿呢!小河边的芋头撑着碧绿碧绿的大伞正迎着我们微笑呢!和它们握握手吧,好凉爽啊,那凉丝丝的感觉从掌心一直浸润到心田。突然,一串蓝盈盈的野果在我们眼前闪过,这些果子晶莹剔透,每一个果子都是一个嫩生生的娃娃。

……

初秋的田野真美呀!

高三写景作文400字(精选篇5)

竹既没有花儿娇艳,也没有柳树婀娜,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一年四季总是给予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细长而又英挺,高贵而又典雅,在微风轻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个绿色的精灵在摇头晃脑。

我喜欢竹,不仅因为它全身都是宝,更因为它具有从不索取,只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它为了人类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笋用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翠绿的竹叶即是大熊猫的美味食物又是人们用来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条,用来编织成了各种各样坚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别致的工艺品........

我为竹子无私奉献的品质所感动,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样为祖国奉献的许许多多的建设者,他们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他们就如竹子,有着宁屈不折的精神。

我喜欢竹子,因为它无论遇到狂风还是暴雨,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它生长在平地还是山间...那饱经风霜而又瘦弱的身躯依然是本色不改,临风傲雪,宁折不弯、不屈不挠。郑板桥诗人曾用诗句称赞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形容竹子像岩石般坚强。

啊!多么令人赞叹的竹子!我喜欢竹子,喜欢它的'朴实;喜欢它无私的品质;喜欢它坚强不屈的精神。我希望在生活中,人人都能有竹子般的性灵,竹子般的品质,竹子般的精神。

高三写景作文400字(精选篇6)

一直不太喜欢冬天,清冷、苦寒,只能将自己包裹在厚厚的棉衣里,或者躲进小屋成一统,人显得迟钝笨重,没有些许的生气与活力;一直不太讨厌冬天,因为有雪花飘飞的日子为伴。雪是冬的精髓、冬的灵魂,没有雪的`冬天时僵硬、寂寞的。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就特别期盼雪的到来,以至于日日计算,就像亲人计算着远方的游子的归期。

自入冬以来,北方早已雪过三巡了,而南方却还没有动静。在傍晚寒冷的北风中,曾好几次出现下雪的征兆,坚硬的冰粒将树叶打得沙沙作响,以为将要大雪来临,可不到一会儿便停止了,丝毫不见纷飞大雪的踪影。那种失望的心情就像孩童手中的糖果被人夺走一样难过。当昨天小寒的傍晚又出现冰粒将树叶打得沙沙作响的情景时,当我不再抱以很大希望时,20__年的第一场雪却在我毫无准备时到来了。

昨天晚七点时,正在办公室的我突然听到外面有躁动的声音,出来一看,原来是下雪了,人们也和我一样,在见到久违的雪之后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欣喜。我的办公室位于一栋五层楼房的四楼,虽是黑夜,由于楼顶装有照明灯,因而在黑夜里同样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黑灰色夜空的背景下,灯光将这些雪花映衬得格外闪亮耀眼,我斜倚在栏杆边,欣赏着这日夜渴求的画面:大雪弥漫,纷纷扬扬,如此仿佛,蔚为壮观。

高三写景作文400字(精选篇7)

几场大雨之后,夏日的炎热也渐渐消去,气温开始降低,渐渐树上的叶子开始飘落,突然意识到秋天已经来了。还没有来得及脱去夏装,秋天就这样悄无声息来到我们的身边。

南方的秋天虽然不及北方秋天那样冷,但是路上的行人还是比较少。道路的两边此时只有两排树屹立着,历经风雨之中,此时树上的叶子也变得稀稀疏疏,有些叶子尚未完全变成黄色,就已经落下了,不由回起夏日时树叶的枝繁叶茂,感叹于此时落叶的萧条,心里顿时生出几分孤独的感觉。

抬起头仰望着天空,当下过雨的天空自然是晴空万里,没有一丝的云彩。虽然是秋高气爽的场景,但是还是令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孤独,难怪没有人注意到秋天的到来,因为这平平淡淡的场景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落叶纷飞,空中偶尔飘过几朵白云,有着秋天的吹动之下消散。一阵秋风拂面,令我不由感到了微微的凉意,难怪“自古逢秋悲寂寥”呢,面对此情此景心里不由自主生出寂寞孤独的感觉。

秋天没有了百花的斗艳,也没有夏日的热闹的喧嚣,有的.只是秋天的都有的韵味。随风飘来桂花的香味,淡淡的花香,隐隐约约可以轻嗅到的花香,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自己和着淡淡的花香了,伴着微凉的秋风,感知着幽幽的花香,似乎有些孤独的感觉。繁花落尽,都有一簇的野菊花在路边尽情开放,一想到“此花开尽更无花”,心里那份不舍更加的强烈。似乎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随着秋日的到来渐渐失去,只剩下了孤独寂寞的自己。

这个秋天,是一个孤独的时节……



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转载于其他网站,本站不以此文作为商业用途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