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的作文素材13则

作文网 2023-02-20 14:49:48 阅读 83

画意的作文素材13则

13则画意的作文素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3则关于画意的二年级作文,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作文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1):

曾望皎月藏楼阁,曾观世事涤荼蘼。说花开不败,终不过一时醉语,哪见桃花盛开一世?哪见芙蓉妖红至今?凡尘俗事,不过一场细雨绵绵,一场过后,便只留下未干的余韵。

相识,所谓新识,虽只拘束在擦肩而过,随之以后便没有后续故事。但也却值得留念,擦肩的一瞬,也许,就是彼此相守得知心知己,世事虽料不到,却可有先见之明,随不应了那句:既来之,则安之。

相离,如尘世离了岁月,文人离了书卷,无论如何,必有些许悲伤,如同被尘风吹散的诗情画意,包含的苦涩,太多太多。。。须臾间,又见那年的相遇,忽想起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相思,如梦如幻,如一缕飘散在尘世的花香,荡涤了千年的诗意。如开在星空上的曼珠花,扩散开,蔓延了整个天堑长河。如遗忘在天涯的猗猗风华,既似实,又似虚。又闻野外白鹤啁啾,便是最平淡又朴实的农家小调。忽想起那句:但愿君心似我心,绝不负相思意。

相逢,不似当年的相识,相识,过多的便是喜悦,反之,相逢过多的便是伤感。许会有些猜测,他到底是不是故友?他,是不是还是当年的模样?也是,尘世中,谁会没有改变,谁会,在不经意间,换了角色。。。

尘风,吹散了,那么多故事的原意,吹散了,那么多对他人的朦胧情愫,吹散了,那么多,还未来得及发现的诗情画意,如此,也罢也罢,至少,已经历过,相识,相离,相思,相逢。。。。便也安之。。。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2):

在数学兴趣课上,吴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3):

从古至今,我们总能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欧阳修写道: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曹雪芹写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在他们眼里秋天是萧条悲苦的,可在我眼里秋是那么的诗情画意并富有生机。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一到秋天,奶奶家的院子里就放满了玉米。大片的阳光照在金灿灿的玉米上,就像是院子里摆满了黄金。奶奶和爷爷总是安静的坐在院子里给玉米编辫子,但我和几个弟弟却丝毫不消停,总在玉米的缝隙之间蹦来蹦去,像一只一只的小蚱蜢。因为玉米太多,就连进屋子都得用蹦的,但我丝毫不觉得厌烦,反而觉得这更像是秋天特有的闯关游戏,有趣极了。可我不能避开所有玉米,有时候会踩烂几个。这时候爷爷总会训斥我:你这个丫头也太不小心了!我就会不好意思的摆摆手,假装用哭腔恳求道:再也不会了,原谅我吧!我的几个弟弟看到我这样就会肆无忌惮的嘲笑我,有时候连奶奶都会跟着笑起来。这样的故事几乎年年秋天收玉米的时节都会发生。

奶奶家的院子里还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我唯独最爱墙角那株淡红色的牵牛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穿着红衣的妖娆仙子,偶尔她还会跟着清凉的秋风翩翩起舞,我总是看的如痴如醉。

金灿灿的玉米,欢声笑语的孩子,还有美丽的花朵,组合在一起难道不是一幅唯美的画?

这时节我还总会和几个小伙伴上山摘酸枣,树上的叶子是淡黄色的,黄的有些内敛却充满了韵味,我看到这些叶子便会联想到深秋时漫天飞舞的枯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摘枣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让树下的蚊子饱餐一顿,还会被酸枣树上的棘刺扎破手,但心里感到的却是收获的喜悦。或许是因为秋天太美让我忽略了这小小的痛苦吧!摘累了便会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天空湛蓝湛蓝的,偶尔会有几朵白云飘过,看起来像是软软的棉花糖。如果有凉爽的秋风扑面吹来,那便更舒服了。秋风一来叶子们便沙沙的唱起歌来,比起歌手演唱的歌我更喜欢这大自然的天籁。

我不喜欢春因为它太稚嫩,不喜欢夏因为它太热烈,不喜欢冬因为它太冷清,唯独诗情画意的秋让我回味无穷。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很喜欢看《中华好诗词-恰同学少年》这个电视节目。这周六正好赶上中秋节,所以主持人一出场就唱起了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歌词来自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他写得非常好。每逢佳节倍思亲,皓月当空,诗人却与亲人相隔千里,独自一个人度过中秋,只能与青天上那孤寂的圆月相伴,不禁问道,为什么与亲人离别之时,却偏偏赶上了月圆之夜?但愿亲人平平安安,虽相隔千里,但能同赏一轮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千古名句。

一轮圆圆的明月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月亮上的嫦娥。我们学过一首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在月亮上独自一人,只有烛影和屏风与之相伴,她在深夜遥望银河,一直到快天亮了都无法入眠,想必嫦娥后悔当初吃下灵药,如今只有碧海青天陪着她那颗孤独的心。地球上生活的人们,有亲人相伴,虽然生命有限,但能感觉到温暖,不是更好吗?

诗词大会上有一道题: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让参赛者猜是什么食品。大家都以为是红豆,因为有一句诗,此物最相思咏的就是红豆,结果全选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月饼。因为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主持人介绍,古代人把这当作是零食,每天都可以吃到,到宋代才慢慢发展成中秋节特有的美食-月饼。而现代,我们能吃到种类繁多的月饼口味,多幸福啊。

清风拂面,一轮圆满的明月嵌在夜空,皎皎月光普照大地,成群结队的人群,相约赏月,那皎洁的明月,映在人们的瞳孔里,也映在人们的心田。美丽的圆月,优美的中秋诗词,陪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特别的中秋节!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5):

百花齐放,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动物们都醒来了!

只听一阵沙沙声,那是春风姐姐在给大地梳辫子。这让我想起了贺知章的诗: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动物们聚到草地上玩耍。看!几头小鹿顺着这片星星点点走来,仿佛唤醒了它们的回忆,唤醒了生命的色彩。嗡嗡嗡,小蜜蜂带着篮儿采蜜来,带回去的是辛勤的汗水。呱呱呱,小青蛙站在荷叶上,守卫着小池塘,唤醒了沉睡的鱼儿,接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小小的嫩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可爱的蜻蜓停歇在上头。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叽叽喳喳咕咕咕咕喔喔喔呱呱呱听!动物们在演奏着交响曲!它们演奏得那么的动听,那么的迷人,听了令人心旷神怡。小河哗哗地流淌着,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鱼儿在水里轻快地游着,偶尔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吹泡泡声。

啊!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呀!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6):

我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可同学们现在都不叫我的大名了,而直呼我速冻小姐。要问这个雅号的来历,且听我慢慢道来

今年开学后,我们不再使用格子本,而是用线条本做作业。为了让作业本整洁一些,老师让我们自己做垫纸规范格式。自修课时,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听老师讲要求。就听到老师说:垫纸要速这样才比较硬这还不简单?速冻一下不就硬了?

晚上,妈妈一到家,我就忙不迭地把画好的格式纸交给妈妈:妈妈,请您帮忙把这张纸放进冰箱速冻一下,必须冻上半小时哦!妈妈听了诧异地问:不会吧?干嘛冻这张纸?没错,没错!是老师让这样做的。妈妈没再问,马上把纸放进了冰箱的冷冻室里。

半小时过去了,我从冰箱里取出那张纸,嘿!真不错,纸变得硬邦邦的。我兴奋极了,举起格式纸得意地朝妈妈挥了挥。可只过了一小会儿,纸就恢复了原样,变得软软的。这下我可傻了眼。妈妈拨通了老师的电话,还没等妈妈把经过说完,电话里已传出老师咯咯的笑声。原来老师要求我们把这张纸塑封起来,而我却误以为速冻,闹了个大笑话。

从此以后,速冻小姐就成了同学们对我的称呼。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7):

@画意@

我喜欢画绝颠之角的陡崖,那崖波浪式的赤形身资崩出一凸一凹的性格,后来,我旋转起手中那把藤制毛笔,笔尖处的水花星子粼粼而散,于空气中往下落去,不一会儿,它们便轻抚了地面,湿润了有些干炽的土壤,后来,这土壤的情谊忧郁了许多,墨水染漫深入,蓝色了一片。

有个名人画出了个飞马踏雁,我于峰顶也扭笔弄墨而起,也弄出了个飞花弄崖。

异然了!看,一朵朵凝了红墨的花儿从峰顶追逐似的往山下那片蓝色开去,不久,便与蓝色连成了一片,犹如蓝天下的小蓝天里红色的烟花应接不暇的绽放,极至美丽。

夜了,很快。

火柴被我的右手指抽出,而后被我的左手指力擦燃,一苗火照开了峰顶的一片以及我的周身了。我想,夜,是黑色的墨水。于是,火光被黑色清晰得吞噬着,我双手合十,不应声,任凭它的颜色显得淡莫,即使如此我也只是微笑。

天亮,漫长。

惊讶了,我的视线沿着崖边一落而下,却怎见不得那些花儿了呢?只是那土壤的蓝色依然原地着,仅剩一朵花红着蓝色的忧郁。我开始夸张得挥舞起手中的笔,却发现它轻了许多,眼溜回了,望了下手中的它,天,一根火柴。只是一个长夜的时间,画家成了卖火柴的小孩,手握它,要火吞峰顶自己孤独的身影。

命运有时候真的很难抵挡吧。忽然之间,山下的那片蓝绿迎风飞起,如羽毛,随性着。我呆呆的望着,手中的世界再也不是彩色,而是一支被夜染成的单调的黑色了,而一旦擦燃,自己将如稻草人一样,着装火红。

正如一场戏里头主角不能轻易得被弄出剧外吧,那蓝绿开始时是自己的杰作,最终还是自己的,虽然消淡了许多。

后来,蓝色飞如我手中的火柴梗上,绿色揉圆成了火柴头上的火焰开口,我握着他们挥舞了起来,看,空中划出一片片绿芽,纷纷赶往已喝春水的土壤里吐蕊,开花,结果了。

结局总来于过程,而过程总会有个结局。所以,颜色虽然过滤了,成了蓝绿,可那却把最真留到了最后,留给了结局。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8):

水是那一幅淡淡的山水画,不对称却和谐,从画中,走出一唐代美女拂琴吟唱,雍容但不庸俗,清新但不华彩。

水是那一盘绝妙的围棋,简约却不简单,在棋面上,有绝世的妙招,精彩但不招摇,玄妙但不玄虚。

水是那一曲悠悠妙乐,动听但不哀凉,在乐曲中,有美丽的故事,动人而不虚假,深刻但不深沉。

水是流动的感动,是集聚的力量,滴水穿石,这世间也许只有水才可勾勒出那灵动的美,也许只有水才可始终如一朝向一方静静地,无声地游走。

水是一种柔,亦是一种刚,这刚柔并济,交相呼映着,衍生出智人的山水之乐,仁者乐山,乐山之刚毅,智者乐水,乐水之柔和,可智者可曾知水有三态变化,欲刚则刚,欲柔则柔,这山水之乐,岂不在乎水也。

看水是风流才子的筋骨,是才子的构架,是诗人的灵魂,李白捧着水中的弯月,举起青樽与月共饮与水共欢,笔下诗篇便抖出了半个盛唐,酒至浓便成了水,水至清便成了诗人的半生情。

水流淌着,在潋滟处,为你我蒸腾出那一抹诗的情怀。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9):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话说的在理,春天万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踏青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为春游大抒雅怀。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诗人观赏早春风景时的开心,以及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塘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仿佛人身临其境了。

宋代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留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真可谓文情并茂,脍炙人口。像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孟郊的日日出两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苏轼的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也都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

自唐后,宋代的踏青春游愈加盛行。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廓,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踏青,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全文46句,内却嵌入了54个春字,自然流畅,回味无穷,可谓描尽踏青时的美好风光。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又到一年踏青时,寻访古人之乐后,何不与家人、亲友一起,体会大自然的味道,共享这人间的美景呢?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很喜欢看《中华好诗词-恰同学少年》这个电视节目。这周六正好赶上中秋节,所以主持人一出场就唱起了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歌词来自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他写得非常好。每逢佳节倍思亲,皓月当空,诗人却与亲人相隔千里,独自一个人度过中秋,只能与青天上那孤寂的圆月相伴,不禁问道,为什么与亲人离别之时,却偏偏赶上了月圆之夜?但愿亲人平平安安,虽相隔千里,但能同赏一轮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千古名句。

一轮圆圆的明月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月亮上的嫦娥。我们学过一首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在月亮上独自一人,只有烛影和屏风与之相伴,她在深夜遥望银河,一直到快天亮了都无法入眠,想必嫦娥后悔当初吃下灵药,如今只有碧海青天陪着她那颗孤独的心。地球上生活的人们,有亲人相伴,虽然生命有限,但能感觉到温暖,不是更好吗?

诗词大会上有一道题:“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让参赛者猜是什么食品。大家都以为是红豆,因为有一句诗,“此物最相思”咏的就是红豆,结果全选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月饼。因为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主持人介绍,古代人把这当作是零食,每天都可以吃到,到宋代才慢慢发展成中秋节特有的美食—-月饼。而现代,我们能吃到种类繁多的月饼口味,多幸福啊。

清风拂面,一轮圆满的明月嵌在夜空,皎皎月光普照大地,成群结队的人群,相约赏月,那皎洁的明月,映在人们的瞳孔里,也映在人们的心田。美丽的圆月,优美的中秋诗词,陪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特别的中秋节!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11):

若说人间至爱,苏轼有言:人间至味是清欢。他的至爱是美食,而我的至爱是诗词

小时候常听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自那时起,我就深深眷恋上了诗词。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首诗让我想到了飘飘成仙的嫦娥和雪白灵动的玉兔。在老家的土炕上睡觉时,看着月光透过玻璃撒在床脚,我想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又天马行空地想,李白这个时候是不是也在思乡?

等到长大了些,便爱上了宋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秋雨绵绵里,想到的不是烦闷,而是对生活的向往。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去西安参观博物馆时,想到的不是旧时皇帝别院的豪华,而是李白笔下《凤凰台》的奇景。看到富家子弟违法犯罪的消息传出时,想到的不是嘲讽,而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有了物理这一学科后,讲参照物时,别人都理解不了,可我,只因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而能理解得透彻。在和姥姥分别时,想到的不是离别,而是老话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这句经典。在妈妈同意我学特长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庆幸,不是惊喜,而是想到了国外诗人的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别人对我们的期盼。而她带给我的不是枷锁,是自由!

长歌行,楚歌起,落花时节又逄君。在诗情画意里生活,寻找丢失的初心,愿诗歌常在,伴我到生命的永恒。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12):

秋天是一个告别的季节,秋天是一个落叶的季节,秋天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秋天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它充满了诗情画意。

秋天是告别的季节。秋天的天空湛蓝湛蓝的,犹如一块亮晶晶的宝石。白云变幻多端,一会儿变成可爱的小白兔,一会儿变成凶猛的老虎,一会变成懒惰的小猪风吹在身上,十分舒适。小草都变得枯黄,大雁在空中叫着,好像在商量去哪过冬。正如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有火红的枫叶,有金黄的银杏叶,还有深绿的常青树叶。树叶的形状各种各样:爱心形,水滴形,鸡爪型风一吹,落叶便飘到空中。它们有的在空中飞舞,有的在空中旋转,有的在空中翻滚,好像在跟大树妈妈依依不舍的告别。正如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秋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果园里,柿子熟了,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橘子绿中带黄,是椭圆形的,味道酸酸甜甜,十分可口。正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天还是丰收的季节。水稻弯下了腰,远远地看,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记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正如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阳。

这就是秋天,我喜爱秋天。

画意的二年级作文:(13):

氤氲之间,华夏五千年的风雨飘扬,华丽的诗藻,激扬的文字,雅致的楼阁,灵秀的花草,我心中的诗情画意。

题记

爱唐诗,因她如甘美的清泉;爱宋词,因她如飘扬的落花。轻轻掬一捧清泉,拾几瓣落花,沏一杯香茗,沉浸于漫卷书香诗韵之中。窗外红杏微晃,热气氤氲,室内诗书满架,墨香飘逸。就这样,品赏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向往着穿行千年而来的美的情境,妙哉,妙哉!

从儿时起,便咿咿呀呀地学诗,读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的摇头晃脑,内心对鸟儿鸣柳十分向往,因为仿佛从未听到过这天籁。喜欢读这一首首诗,内心倾注很多的感情,尤其对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向往至极,因为仿佛极少能在现实世界中见到原版的这种诗情画意。

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发现很多的古典诗词中所写的美景甚多,大自然的壮阔美丽引无数的骚人墨客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

我向往那美好,诗情画意的景象。每每徜徉在诗中,都能达到忘我的境界。语文课本中,附带的图片总能勾起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向往。中华壮美河山,令人心驰神往!

但是却仿佛从未在现实生活中领略到诗中的如画美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所见过的山,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何谈令其欢悦?我所见过的水,哪里会有清澈的倒影,又怎会空了人的心境?都是大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如何能寻得到那份的安宁与诗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初读此诗时,沉醉于西湖的美景中不能自拔,心中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去领略这方好亦奇的美景,赏赏如西子般美的西湖。我带着希望与憧憬到了西湖,却发现诗人骗了我:哪里有水光潋滟?哪里有山色空蒙?明明是同样的地方,一山,一水,但为何不是一个世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早春的新莺啼叫得婉转又悠长,处处都是一派的生机与勃发。正值春意浓浓的季节,我却难得听闻鸟儿清脆的啼叫,亦感受不到如诗中的春意。到底是诗人骗了世人,还是世人要反驳诗人?我不知道,亦不敢妄自评论,我只是有点感慨,我们从小到大,十多年来所接触的唐诗宋词中的美景,到底在哪里?

真的很想寻找悠悠中华流传下来的那份诗情画意。但是去哪里寻找?如何寻找?独留我的迷茫。

不,我一定能发现古人为我们勾勒的这壮美诗篇中的景象的。蓝天之下,我行走在柏油马路上,向前走,去寻找。看到远处焦化厂里排放出的滚滚浓烟,如恶龙般的狰狞,盘旋在这城市的上空,我皱了皱眉。看到前面树的枝桠,它光秃秃的,仅有的几片刚萌生的新叶,不似想像中那般的青翠欲滴,而是偏黑的绿色。走在这里,我不知所向,终寻不到内心所向往的诗情画意。

我想放弃,放弃去寻找诗中的境界。毕竟那是诗中的景象吧,如梦如幻,不似现实这般。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应该如何去鉴赏这古诗?寻不到那样的诗情画意,达不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如何能知道作者的情感。一遍一遍的默写与背诵古诗,遥想一番诗中的大自然,又有什么用处呢?硬生生地去抒发和陶醉一番,只是纸上书中的热爱罢了吧,何谈内心深处对古典的真正通晓呢?我惘然。

历史的余音,凝固的诗,一份叹惋,一份激扬,一份释怀。一切的一切,尽在释放在摇篮里的古典情怀。

且让诗情画意,留在内心深处吧!

我想,我们该做些什么了!



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转载于其他网站,本站不以此文作为商业用途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