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作文网 2025-01-11 17:02:00 阅读 30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安的荔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仅此一句诗,作者马伯庸展开了无限想象……仅用11天,写下9万余言,娓娓道来一段故事。
在千年之前的唐朝(618年~907年),有一位名叫李善德的长安城小吏,年至不惑,辛劳半生,终于攒足首付款,在长安城郊购得一所房产,使他对未来满怀憧憬……然而就在他外出置产之际,他所在的部门接到一项棘手的任务——在贵妃诞日之前,将岭南的鲜荔枝呈上,众人商议后,将这项烫手的差事推给了这个平时看似憨厚、此刻又恰好缺席的他。在领导的巧妙安排下,他糊里糊涂接下来了这道“催命符”。须知,荔枝保鲜期只有3天,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以当时交通与保鲜技术,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公文已署名,也不能让贵妃改主意,时间亦无法倒流。于李善德而言,好像除了等死,别无他法。然而,在赴死之前,他还有所牵挂之人,有未竟之事。那就是要保全妻女,即与夫人和离,分割家产。但如此一来,家庭破裂,夫人和女儿的幸福又何在?
幸运的是,李善德还有韩洄、杜甫这样的朋友。在困顿之际,朋友的一言一行犹如冬日之暖阳,如汪洋之灯塔。在朋友的鼓励下,李善德燃起了信心,他决定为自己、为家人放手一搏,即使倒下,也要明白自己距离终点有多远。
于是,李善德踏上了前往岭南的路途。他一路观察、一路思索,希望找到一条通往长安的最快路径。然而,他很快迎来当头一棒。到达岭南的次日,当他去当地政府报道时,差一点被主官当作骗子打出去。但抱着“死亦无惧”的心态,李善德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他解决了一个个麻烦。他的忠厚个性在此时也给他带来了幸运,使他一次次化险为夷。在与人相处中,他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因此赢得了乡女传授的保鲜秘诀,商贾的投资支持,奴隶的舍命相随……
经过反复计算、数次试验,李善德竟然真的找到了运送鲜荔枝的方法。但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后,他亲身体验了京城官僚体系的繁琐与官员的推诿,差一点被奸诈的小宦官骗去了运送方案,甲方右相临时要求增加荔枝供应量,还有朋友的误解,下属的倦怠……种种突如其来的问题接踵而至。他深知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稍有疏忽便可能功亏一篑。因此,他日夜兼程、事事亲为,短短数日青丝变白发,连右腿折了,都不敢停下……他要亲眼看着鲜荔枝送入长安的皇城。
最终,他成功了,贵妃笑了。他得到了右相杨国忠的赏识。眼看即将平步青云,财富滚滚而来,李善德却在杨国忠的家宅中直言不讳,指责他不察民情、不顾社稷,只为讨皇帝贵妃的欢心。就这趟运送的两瓮鲜荔枝,就得砍毁二十亩果园,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耗费近七千贯……若依杨国忠之意,每年上贡,还要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多少人为之丧命。然而,小人得志又久处名利场的杨国忠无法理解这些,他只在乎皇帝贵妃带来的荣华富贵。他愤怒于一个小吏的顶撞,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一夜之间,弹劾李善德的文书如雪花般飘落。
一场表面看着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政治博弈又拉开了序幕,几方势力的较量下,李善德被发配岭南。在旁人难以理解的目光中,李善德携带家眷,怡然自得地一路南下,在岭南的荔枝园内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趣日子。多年后,杨国忠、杨贵妃丧命于那场震惊朝野的安禄山叛乱中,唐玄宗亦被软禁深宫……
故事落幕,我合上书卷,心潮起伏,难以平静。过去,常看的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似乎离我们很远。而这个虚构的职场小人物的经历却深深触动了我,大概是因为它能引发我们的共鸣,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可能是李善德,为了上级的某个想法或自己的某个失误,陷入命途多舛之绝境,但我们是否也能像李善德一样,拼尽全力守护心中的良知与爱,还是随波逐流,接受命运的摆布?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转载于其他网站,本站不以此文作为商业用途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及作者。